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27日訊(記者 朱佳若 實習生 黃梓喬 賴伊婧)作為深圳城市中軸線上的重要節(jié)點,經過為期一年的升級改造,皇庭廣場R層空中廊道——“中軸云廊·頂上空間”近日正式升級亮相!
作為中軸云廊建成后煥新開放的首場活動,荷蘭國寶級藝術家弗洛倫泰因·霍夫曼(Florentijn Hofman)的藝術樂園《大大小小多多少少》——大黃鴨的朋友圈在中軸云廊·頂上空間美術館重磅開展。展覽開幕活動上,霍夫曼將編號“35號”“45號”兩只具有特殊意義的收藏版大黃鴨贈予福田區(qū),以此向“首善之區(qū)”送上誠摯祝福。
中軸新文化地標,打造城市藝術文化聚集地
近年來,福田區(qū)立足城市中軸的長遠規(guī)劃和美好愿景,于2022年啟動福[+]計劃,2023年,在中軸云廊試點“城市空間領養(yǎng)運營”模式,打造藝術打卡地IP——“Central云廊”,廣受市民歡迎;2024年,福田攜手社會力量對中軸云廊的室內空間及園林綠化進行改造升級,著力打造成集公共藝術、文化創(chuàng)意、服務配套等多元業(yè)態(tài)為一體的城市藝術文化聚集地。
未來,福田區(qū)將采用政府搭臺、企業(yè)運營的模式,依托2.4萬平方米的中軸空間,打造中軸美術館、星空舞臺、中軸秀場、24小時書吧等特色功能區(qū),構建“自然共生”“城市對話”“未來實驗”三大主題空間。通過全年4個季度的主題展覽與200余場文化活動,讓公眾觸摸深圳的文化脈搏。
經典大黃鴨空降福田,國際藝術品走進市民會客廳
曾環(huán)球旅行跨越5大洲的經典藝術IP大黃鴨,攜手它的動物王國好友漂洋過海來到深圳,在中軸云廊·頂上空間美術館舉辦“朋友圈派對”,涵蓋互動裝置、珍貴手稿、雕塑、衍生品,及戶外10m大黃鴨氣模打卡點。
此次“朋友圈”的霍夫曼動物作品包括深圳抱抱象、荷蘭鹿特丹的狐貍、英國泰晤士河的河馬、上海千年古樹旁的小鳥、北京過生日的老虎等。這些風靡全球的國際藝術品如今近在咫尺,真正走進深圳市民的會客廳,成為市民的街坊好友。除了動物天團,大黃鴨還帶來了它的眾多“兄弟姐妹”——包括非遺黃銅鏨刻鴨、德化白瓷薄胎鴨、卡拉拉大理石鴨、不銹鋼鍛造鴨,堪稱當代藝術與東方工藝美學的靈魂碰撞,書寫著來自東方的浪漫想象與古老傳說。《大大小小多多少少》——大黃鴨的朋友圈旨在以溫柔的巨物構建城市、自然與人的呼吸節(jié)律,由小至大、從少到多。藝術家霍夫曼不僅將親臨現(xiàn)場,更首次為深圳市民披露神秘創(chuàng)作手稿。
據悉,《大大小小多多少少》——大黃鴨的朋友圈將于9月27日起全面向市民開放,展期4個月。并且以工作日1元、周末9.9元的低票價惠民開放,此舉旨在以聞名全球的大黃鴨為樣本,實現(xiàn)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、基本性、均等性與便利性,書寫屬于深圳的公共藝術新公式。
中軸創(chuàng)藝共生季,共聚城市C位打卡點
2025年9月-2026年1月期間,市民們不僅可以在中軸云廊·頂上空間欣賞世界頂級IP“大黃鴨”的首發(fā)展覽,還可以參加“中軸創(chuàng)藝共生季”系列活動,體驗“大黃鴨的朋友圈”主題市集、星空音樂會、天臺劇場等潮流活動。主題市集匯聚特色美食、文創(chuàng)好物,市民還可親手DIY創(chuàng)意物件;城市音樂開放麥邀請市民一展歌喉;“以書換蔬”創(chuàng)新玩法,市民可用閑置書籍兌換新鮮蔬菜;“城市ART WALK攝影計劃”鼓勵市民漫步中軸云廊·頂上空間,用鏡頭記錄城市風景,發(fā)掘深圳中軸線上的專屬機位。
據悉,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“央博”數(shù)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共建的“深圳中軸·央博數(shù)字文化藝術館”,春節(jié)前還將推出《華燈初上》等展覽,融合屋頂花園、燈光藝術、數(shù)字交互與文旅消費,打造“可漫步、可閱讀、可體驗”的文旅新地標。